這次旅行除了想跟八八爾碰個面之外,也想說要多一點時間看看倫敦~
但是整個行程沒有計畫的很流暢,很多時間都是在找路(覺得對八八爾很不好意思)。


大笨鐘、西敏寺、白金漢宮...等等景點,想省錢,能走就走。一邊走在路上,一邊想到台灣的街道。

在英國,處處可以見到城堡跟很老舊的古堡模樣的建築物,對英國人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但是對觀光客而言,一切都很新鮮。英國跟台灣一樣,新式的摩登建築跟老舊建築交錯在城市裡,然而台灣人似乎沒這麼愛和欣賞自己的老建築,反而對別人家的城堡跟老東西特別喜愛,這更讓我明白為什麼有些外籍人士來台灣總愛拍我們的老公寓跟頹圮的房舍。人總是這樣,不常看到的總是新鮮。但我覺得英國人更厲害的是,他們把老舊建築附上一層神祕的面紗,讓很多觀光客趨之若鶩。如果把倫敦西敏寺跟大笨鐘比擬成台北的淡水跟紅毛城那樣的景點,台北失敗了一些是:到處有電動玩具店跟夾娃娃機的存在,而倫敦成功了一些是:專注在賣景點上,四周有的都是景點相關的周邊紀念商品,頂多賣個熱狗跟冰淇淋讓觀光客裹腹。並非真的景點特別了不起,而是英國人行銷做的很好...台灣的景點特色一點也不輸人,只是有太多不干景點的生意入住了景點...ORZ

走在倫敦橋旁,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觀光bus。那種觀光bus似乎是景點地區的專利。坐在bus上,有專人可以解說歷史景點,又可以在一個小時內來來回回泰唔士河的各項風景,英國人作生意還真是做的真徹底。大訣呢,應該就是每家bus的路線又不一樣,所以又變像成了一種"獨佔"。 不過呢,我們還是一路用走的,用看,到處晃,到處問,到處照XD。但回到伯明罕之後,挖了一下鼻孔,實在是髒到嚇死人...........................台北真的是乾淨多了!!

這次旅行其中一餐,跑到了倫敦的中國城。 真的是名符其實的"中國城"。整個城的氣氛應該是跟中國大陸的大城很像吧(我沒去過大陸...所以不清楚啦),但又混合著港味、台灣味。整個城的氣氛跟倫敦大城很不一樣,中國城只佔倫敦的一小區,但進了那座小拱門之後,氣氛都變了。在成哩,幾乎看不到英國人,人來人往的都是亞洲面孔的人。聽他們講話,廣東話居多,中文(他們說說這個叫普通話)倒是聽不太到。詢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很多是香港人,在97之前紛紛跑到英國來創業,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但畢竟中西生活方式真的差太多了,因此就在倫敦這裡形成了一小區中國城,賣的食物跟生活日用品都是亞洲人比較用的到的。叉燒飯、珍珠奶茶、港式炒飯...這些在離開中國城後,在倫敦市區是找不到的。 回想一下英式的食物,熱狗、香腸、三明治、酒、汽水果汁...頂多來個牛排跟焗烤,食物其實很單調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ng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